首页

婧児小主

时间:2025-05-29 20:35:22 作者:河南网络普法新实践:当司法遇上“黑科技”与“老典故” 浏览量:45690

  中国日报网5月28日电(记者 万月英)5月27日,2025年“全国网络普法行·河南站”活动在郑州启动。在数字化浪潮席卷各行各业的今天,河南省以河南自由贸易试验区郑州片区人民法院(以下简称“郑州自贸区法院”)为试验田,正探索一条“技术赋能+文化浸润”的网络普法新路径。从AI生成普法短剧到以列子寓言打造的诉讼文化街;从“一键生成诉状”到“云端法律夜读”,司法服务不再局限于庄严肃穆的法庭,而是以更亲民的姿态融入百姓生活,让法律知识在创新表达中“活”起来,真正“飞入寻常百姓家”。

  技术破壁:从“写作题”到“填空题”的司法便民革命

  “以前写诉状像写作文,现在就像填表格!”看着打印好的起诉状,冯先生高兴地说:“现在法院这些智能设备真是太方便了!”在郑州自贸区法院,当事人通过自助终端输入关键信息,系统便能自动生成规范诉状。这一变化的背后,是司法服务与数字技术的深度融合。该院针对11类高频民事案件开发的“E填单自助终端及诉状智能生成终端”,将专业法律文书撰写简化为“填空题”,配合“无纸化立案”“云端协同”等举措,既降低了群众诉讼门槛,也提升了司法效率,真正实现了“自助立、网上立、就近立”的便民目标。

  普法领域的AI技术应用

  法院通过大数据抓取社会关注的法律热点,并利用AI自动生成剧情脚本、建模动画,最终制作出兼具专业性和趣味性的普法短剧。相比传统拍摄模式,AI技术让制作周期显著缩短,成本明显降低,内容产出效率成倍提升。这些短剧在抖音、郑州市政务服务平台“郑好学”栏目等平台广泛传播,实现了法律知识的"精准速达"。

  文化赋能:从“列子寓言”到“现代调解”的智慧传承

  在诉讼服务文化街,“愚公移山”的浮雕与“疑邻盗斧”的互动展板相映成趣。郑州自贸区法院巧妙地挖掘了列子文化中的法治基因,用“移山精神”诠释司法韧性,以“鸥鹭忘机”隐喻诚信原则,将传统文化符号转化为调解工作的精神坐标。

  这种文化浸润不仅停留在视觉层面,更渗透到纠纷化解机制中。例如,调解员借鉴“两小儿辩日”的思辨智慧,引导当事人换位思考;执行干警以“夸父追日”的典故激励团队攻坚“执行难案件”。文化叙事与法律实务的融合,让冰冷的条文多了温度,也让群众更易理解司法背后的价值导向。

  双向互动:从“单向输出”到“全民参与”的普法生态

  网络普法的生命力在于互动。郑州自贸区法院的“明理夜读”栏目开辟了“听众点题+法官答疑”模式,观众通过在62期音频节目下方的评论区或者后台留言等方式提出法律问题,法院干警们会定期整理并针对性回答,使普法从“我说你听”升级为“你问我答”。

  2025年1月到4月,该院共受理各类案件30488件,结案68265件,员额法官人均受案和结案量均居全省首位。河南正为全国网络普法提供一份“既有科技范儿,又有人文味儿”的样本。

展开全文
相关文章
国家统计局:一季度GDP增长5.3%符合实际

作为“2024新加坡-山东周”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10月9日举行的“中国山东-新加坡高水平开放合作交流会”吸引了来自新加坡和山东约500名政商界人士参加。济南先行投资集团和新加坡奥锐精科技投资集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在科技互通、创新协作、人才交流、商业互联等领域组建跨国平台。

外交部:欢迎大家到海南走走看看 也欢迎各方继续搭乘中国发展快车

王菊茹的善举不仅感动了身边的人,也为社区的民族团结树立了榜样,涌现出越来越多像“王妈妈”一样的居民加入到结亲互助的队伍中,共享社区居民毕爱玲便是其中的一位。

泰国开始打捞“素可泰”号护卫舰

7月5日上午,这位“90后”驻村第一书记在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伊金霍洛旗数字电商产业园的直播台前,随手拿起当地的猪排、奶茶、陈醋、文创产品屡屡对着“看不见的网友”大声说着,“家人们,产品值得信赖啊……”

情感主播教授“捞金”大法毁三观 一些直播间教女性如何找“金主”拿捏男人

临清市先后促进多名在外人才返乡就业、创业,比如,回引人才山东博特轴承有限公司经理杨海涛,他发挥自身优势,建立产业人才工作室,积极培育本土优秀人才,每月定期组织免费培训课程,为企业老板、职工送技能、送技术。截至目前,已累计培训7000余人次,为企业解决生产管理、产品销售等方面的难题860余件,有效助推了产业提档升级。(完)

独家视频丨“开港!”中秘两国元首共同出席钱凯港开港仪式

据《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章程》,中国统促会设会长一人,副会长若干人(其中一名执行副会长)、秘书长一人,副秘书长若干人(其中一名执行副秘书长)。 

相关资讯
热门资讯